优化营商环境 | 下湿壕镇:“5+1”多组合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发布日期:2022年05月27日   作者:固阳县融媒体中心    来源:固阳县政府    【字体: 】   阅读:

为贯彻落实固阳县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集中力量有序推进全镇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按照“争先创优”要求,下湿壕镇推行“5+1”多组合发展乡村振兴,“5+1”就是五支专班工作小组和五大种植基地与下湿壕镇乡村振兴一大规划。下湿壕镇成立了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领导小组,通过五支高质量发展专班工作组集中推动各项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同步开展:

>>>>



党建引航,打好社会综合治理组合拳

通过试点创建和示范引领,在农村社会治理过程中树立标杆、表彰典型,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农村社会稳定得到维护、农村社会移风易俗深入推进、乡镇管理服务能力持续强化、人居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2022年下湿壕镇重点推进16个乡村治理示范村建设,28个人居环境示范村建设,2个移风易俗重点村建设,并制定详细考核办法。一是28个人居环境示范村环境卫生整治已全部完成,将1100个垃圾桶逐一编号分发到户,与镇内农户、门市持续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定期对各村环境卫生进行检查清理;二是村内一约四会制度已完成修订,同时在学田会、下湿壕两个试点村与村内小超市合作成立“文明实践超市”,运用积分制、清单制,量化标准,现运行正常。三是移风易俗工作扎实推进,现已组织党员干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879份,大力倡导“厚养薄葬”,同时开展为镇内高龄老人过生日系列活动,让人们切实转变观念,常态化管理。

>>>>



因地制宜,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下湿壕镇因地制宜构筑新项目,全力推进农牧业提质增效,推动种植业扩面增产、养殖业提档升级、加工业提质增效。

下湿壕镇2022年以“五大种植基地”构建农业发展坚实基底,即:白洞渠村委与绿博汇企业订单万亩杂粮基地、白银合套千亩试验田基地,陈家渠村委与磴口村委千亩药材仿生种植基地,后脑包村委千亩黄芪育种基地以及4000亩仿野生黄芪种植基地。一方面通过成片种植、规模化管理进一步夯实农民收入基础,展现农业发展特色、构建现代农业体系。

一是发展黄芪产业,以村为单位打造主导产业基地或特色产业种养殖示范区,充分发挥当地优势,激发农户的干劲,依托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种养殖,使农户实现薪金、股金、租金收益。重点动员7个行政村打造3500亩黄芪种植基地,建设1000亩黄芪种子基地以及4000亩仿野生黄芪种植基地。目前已签订协议并在下湿壕注册黄芪育种及育苗企业壹善药业,正在进行土地流转。二是推动杂粮、药材产业发展,通过2个行政村建设2000亩杂粮种植基地,建设白洞渠万亩旱作杂粮种植基地,与绿博汇合作订单产业,现已完成土地整合6000亩,建设白银合套村千亩试验田基地,试种植糯玉米、大蒜、高产胡麻、藜麦、北疆1号菌草等二十多种新品种。三是探寻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合作化道路,利用镇内废弃尾矿库发动2个行政村打造1500亩仿野生药材种植基地,正在整合土地,届时即可实现生态修复又可发展新型产业,一举多得。

>>>>



并驾齐驱,建设下湿壕镇综合服务体系

项目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它不仅能让群众端稳就业“饭碗”,更能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下湿壕镇充分依托秀美的生态资源、深厚的人文底蕴以及红色的文化资源,深挖产业项目,引导群众转变传统观念,确保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充分发挥优势,持续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一是电报局服装加工厂项目。将电报局驿站改造为服装加工厂,争取上级衔接资金53万元购买服装加工设备及原材料等。日前,服装厂对全体员工进行了岗前培训,已经签订工服订单2000套,开始进行工服加工。二是古榆村集体经济农牧业公司。将新建闲置驿站重新布置为农产品展销中心,现已完成各功能区的布置、产品设计及包装订制,正在积极与驻镇企业、帮扶单位进行沟通承接新订单。三是大英图村乡村旅游项目,打造“大英图民宿”“大英图旅游”品牌,现阶段,下湿壕镇正积极争取上级衔接资金,对大英图村内窑洞进行原生态修复,形成原汁原味的窑洞文化展示体验区。目前正在与内蒙古正北林田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洽谈,共同商讨打造大英图乡村旅游事宜,同时借助“万企兴万村”主题对接活动与赤峰商会兴业集团洽商大英图旅游开发项目,努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



合理规划,点线面勾勒乡村振兴画卷

下湿壕镇将乡村振兴落脚在产业发展上,将以各村打造的独特产业景点之间勾连成下湿壕镇农业观光线,以此带动辐射形成乡村振兴产业带,融合发展成为一幅三步一景、一村一彩、集农业、观光、休闲旅游、文化教育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画卷。

下湿壕镇把增加农民收入及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紧紧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坚持“基础先行、项目带动、调优结构、生态发展”的思路,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农业基地建设、农村社会管理等重点,以优良的作风、扎实的工作、突出的成绩,助推乡村振兴阔步向前!